2012年9月19日 星期三

在荒野中旅行 新屋藻礁 09.16


向來對新屋的印象就是永安漁港, 對於藻礁是一無所知. 在石頭老師的詳細地講解下才有了大致的輪廓. 相對於珊瑚礁, 藻礁顯得沒沒無聞. 它是植物所形成的礁體, 累積速度相當緩慢(10年不到1公分/根據研究調查新屋藻礁最厚的地方約有4公尺, 換算起來大約有7600年左右的時間了). 除了因為海流侵蝕. 人體踐踏. 底棲動物的影響之外, 目前藻礁受到最大威脅是汙水和飄沙. 這兩者讓藻礁停止生長甚至死亡,  所剩範圍越來越小. 另外電廠排出來高溫的水也是威脅之一. 藻礁是魚類天然的育嬰房, 藻礁的狀況反映也影響著各式各樣生活在其中的海洋生物.

石頭上略為粉紅色的就是形成藻礁的無節珊瑚藻, 如果飄沙使得它無法
呼吸而死亡那麼就不會形成藻礁.
除了介紹海邊的植物, 最另我興奮的還是老師介紹了10幾種的螃蟹, 當天我看到了常見的網紋
招潮蟹, 清白招潮蟹(招潮蟹也叫提琴手蟹), 司氏酋婦蟹, 達氏短槳蟹等.很有趣的是這些膀蟹名大部份是可以望文生義. 不過牠們都很機靈, 一下子就躲到石頭下. 老師提及要觀察藻礁的生態可以利用夜間,大部份的生物都會出來活動也不容易受到驚擾.

上: 在拍剪影的老師, 下左: 達氏短槳蟹, 下中: 珠螺(口器呈珠狀), 下右: 斯氏酋婦蟹


藻礁的落日餘暉

在得知老師過幾天有夜間觀察的活動我當下就決定要參加.當天偶有飄雨, 打電話和老師確認夜觀照常舉行, 我和孩子帶著家裡簡單的便當, 像要探險似的出發了.
老師告訴我們當天的夜間觀察有一個重要工作就是找一種比較罕見的螃蟹, 細足盾額蟹. 如果可以找到牠, 也許可以成為為藻礁發聲的生物.
夜間的觀察果然和白天大異其趣, 走在崎嶇不平的礁石上, 人很沒有安全感, 但小生物們都出來活動了. 我總算能好好地端詳達氏短漿蟹, 原來牠最後面的腳是扁的就像船漿一樣.還有牠墨綠色的殼只有在晚間手電筒的照射下才能清楚的看見.
最令人驚奇的是一隻身形龐大的司氏酋婦蟹抓了一隻螺正在大快朵頤, 用牠那大大的鉗子夾碎螺殼, 在呼呼的海風中螺殼咖擦的碎裂聲令人震撼. 我才感覺到自己一直小覷螃蟹那一對大鉗子的力量. 直到經歷這一幕我才清楚地感覺到那力道的大小.
小朋友指著一株小拇指頭大小的東西問老師, 那時候我心裡想是個髒東西吧!沒想到老師稱讚孩子的好眼力, 告訴他那是一株海葵. 大人真該回轉像孩子保有一顆純真好奇的心.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有趣的發現, 達氏短漿蟹身上總是有向藻類的東西附著, 灰僕僕地. 而司氏酋婦蟹身上總是清清爽爽地閃著亮光. 開玩笑地對孩子說短漿蟹是他的好朋友--都不愛洗澡啦!!
我們的夜觀在漲潮和漸漸變大的雨勢中結束, 呼呼的風拍打著雨衣, 鼻子也開始流鼻水了.
老師說這樣子的天氣出來活動的生物比大家平常來觀察的時候少, 也有可能是當天水質不佳的關係.
隔天早上老師和幾位同學要和立委們討論藻礁成立保護區的事宜, 這件事已經翻案延宕好久了. 當初公部門的承諾早已跳票. 開車回家的路上我在想: 除了來觀察這些動人的小生物, 一介平民如我可以做些什麼嗎?
關於觀新藻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